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正文
杨宗凯:借用互联网新思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时间:2017-11-16 11:34访问量:

■教育前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论·教育篇

借用互联网新思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杨宗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从过去的“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比如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40%,但当前各地都出现了考生因未被录取到理想高校而主动放弃入学的情况;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超过93%,但每年的小留学生出国情况却有所增长,城市优质中小学附近的学区房价格飙升。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供给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上好学”的普遍需求,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依靠互联网新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教育服务,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网络教育”予以特别强调,明确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不断地改造教育的过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我们既能确保教育的规模,同时又能针对每个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和定向推送,实现差异化的教育供给,从而解决长期困扰传统教育的规模化基础上的个性化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和高水平的终身教育。事实上,信息化是在保有教育规模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多样性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唯一途径。

信息化有利于实现更加公平的教育。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通过“名校带薄弱校”,以名校为核心,托管若干农村薄弱学校,以信息化为支撑统筹优质教学资源,组建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的教育联合体,有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建构人网、天网、地网结合,覆盖城乡的基本教学环境,使农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和教学点享受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尽可能缓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实现更加公平的教育。

信息化有利于构建创新的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化”,“化”就是重组与再造。通过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流程进行再造,对教育的体制进行重组,也就是要进行变革创新。在信息技术导入教育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创新教学环境、内容、方法;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逐步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蜕变为引发教育深层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开始深入影响并创新教育的模式、理念、文化。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已逐步从手段、方法层面深入到体系、制度层面,信息化已内化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

信息化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信息时代注重个体的创新、协作、批判、沟通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主体性和多样性,强调以人为本、开放多元、全面发展。教育信息化既能实现知识传授的目标,又能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辅助和情境化的协作探究提升学习者批判性思考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实现学习者知识、能力、素养的整体规模化提升,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

信息化有利于实现更加开放的、可持续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信息技术支撑下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普遍应用,为实现开放的、可持续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条件。

信息化有利于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基础的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信息化支撑下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深度的、充分的数据挖掘为基础,引导各项资源按需精准配置,实现各类教育问题的科学决策,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教育治理模式,切实提升教育治理的效能,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再好的装备也需要人来操作,再好的资源也需要人来使用。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培养一大批既有扎实学科知识,又有灵活教学技能,还有高超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水平数字化教师,才能在全球未来教育创新发展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

展望未来,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体系必将加速变革以适应新时代大规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教育生态必将逐步建立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16日06版